1)第838章 夜视技术的重要性_从士兵突击开始的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全战场区域!”

  饭桌上,面对江月蓉的问题,苏七月想都没想就立即给出了答案。

  “覆盖全战场区域?”

  江月蓉愣了下,旋即摇了摇头说道,“这个暂时肯定是做不到。”

  “目前国外最先进的夜视装备,也只能满足战场交火区域的一部分。想全面覆盖,那就太难了。”

  苏七月嗯了一声,点头道:“是的,江工,这是我们的长期目标。”

  “短期来说的话,夜视技术的作战应用范围,能够拓展到10公里以外,就很不错了。”

  听着二人的对话,朱海鹏就忍不住开声了。

  “10公里以外也不大可能吧?像我们C师,虽然炮兵团、高炮团都有夜视器材,但作战半径撑死也就是5公里的,想达到10公里,那得武器装备再上两个台阶才行……”

  朱海鹏说完这话,苏七月就转过脸,对他做出了一番解释。

  “朱师长您说的没错,我军目前因为技术水平,和军费方面都有不足,部队夜间作战的能力,确实还欠缺了一点。5公里的作战半径,已经是常规部队夜间作战的极限了。”

  “但是,放眼全球军事强国,这个数字其实一点都不夸张。”

  “毕竟,老美和西方一些军事强国,在10多年前,就能将自己夜间作战的半径,扩大到8公里以上了。”

  听完了苏七月的这番解释,朱海鹏微微一愕,旋即释然地点了点头。

  他是C军区有名的学院派,对世界军事史自然是极为熟悉。

  朱海鹏很清楚地记得,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就是因为拥有夜视器材的优势,压制住伊军,并很快拿下地面作战胜利的。

  多国部队在那场战争中的轻松获胜,倒不光是他们的武器装备质量、数量占压倒性优势。

  事实上,伊军当时的地面部队,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世界顶级的。

  他们的落败,更多是在夜视器材的性能,和其他一些关键性技术上,差了老美许多。

  朱海鹏整改开的时候,苏七月就继续了自己的陈述。

  “海湾战争的时候,老美的M1A1坦克上装备了炮长热成像仪瞄准具。”

  “这种装备十分先进,可以让人眼在能力独为100米的战场上、气象条件下,发现目标的距离扩大到4000米,识别目标距离扩大到3000米。”

  “另外,M1A1主站坦克的车长周视观察瞄准具与炮长想通,其激光测距范围更是高达8000米。这些技术参数,是伊军地面部队望尘莫及的……”

  稍稍顿了顿,苏七月平扬手继续说道:“当时伊军装备T-32坦克炮长主动红外瞄准具也是距离只有700米,车长周视瞄准具的视距只有2000多米,合象式光学测距范围最高也就三四千米,只有M1A1的一半。”

  “在这种夜视能力的差距下

  请收藏:https://m.sb1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