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六章 瓶颈期_重生铸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泽建每个月的月报表和季度报表,都会直接送达赵泽君邮箱,赵泽君对泽建的财务业务情况很熟悉,很快就把年度报表看完了。

  业务蒸蒸日上,但是总觉得有哪里不对。

  “这些款子……”

  赵泽君用手指在业务收入这一块轻轻的敲击着。

  每一笔款子,数额都不大,最多的一笔,没超过一百万,大部分都是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千块钱的小单子都不在少数。

  “我就是想和你聊这个问题。”

  姜萱拉了把椅子在对面坐下来,点上烟,说:“泽建的发展,好像遇到瓶颈了,不玩邪得歪的,咱们能接到的单子虽然不少,但规模都有限,很难拿到大单。像上次工商局宿舍楼,已经是顶了天了,而且那次是意外收获。他们工商局也不可能三天两头盖大楼。”

  “这还真是个问题。”赵泽君放下报表,明白了不对劲在哪里。

  时代发展,阶层固化,没有背景的普通人,纯粹依靠着自己努力,白手打拼,能取得的成就上限是有限的。

  自己的业务中心放在互联网和建武市,宜江市这边,姜萱带领泽建公司,业务蒸蒸日上,在外人看起来光鲜,在普通老百姓的眼里,是大老板。

  可归根结底,泽建目前实际上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建筑工程公司,依靠着诚实劳动,全体员工的努力,短时间内能走到今天的规模,已经算是个奇迹。

  泽建这种规模的公司太多,一年几百万上千万的营业额,一次性百万规模的单子已经到了极限,没有更深层的背景,再想要朝上走,更大的业务,不是目前泽建有资格接触到的。

  只能依靠时间一点一滴的积累,水磨工夫,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慢慢积累口碑和关系。

  这还要建立在泽建没有发生重大偏差、没有遭遇重大威胁打击、市场总体良好的种种前提下。

  民营企业生存很艰难,不要看一年千万的营业额,说倾覆也就是一眨眼的事而已。

  “嗯,这倒也是在预料之中,还是那句话,宜江市这边毕竟是小地方,我看准机会,把公司朝建武市发展。你暂时先在宜江市守着,平时多留意能用得上的人才,一旦公司重心转移到宜江市,咱们手头也有人可用,能尽快把摊子支起来。”

  从宜江市起家,进军建武市,这是赵泽君早就定下的方针。

  在建武市,自己各类资源更雄厚,能把自己的先知优势和工作重心朝泽建偏移,同时建武市未来几年会进行城市大发展,市场大有可为。

  “对了,问你个人,陈大雷知不知道?”赵泽君问。

  “哦,就是你前段时间打官司的那人吧。是道上混的?”姜萱眉头一挑。

  “应该是吧,我听说他老家也是宜江市的。”赵泽君说。

  “我没听说过,来问问。”说着,打了个电话,“小黑啊,

  请收藏:https://m.sb1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