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6 新技术带来的巨大风险与回报_重生军工子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新永久域名:,请大家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即使45000吨大压机,三年时间,都是非常紧张的。很多配套都得重新弄,有些设备得专门开发……”褚国荣说道。

  事情如何,依然得郑宇成自己拿主意。

  项目是404的,大部分投资都是由404来负担,如果郑宇成强行要搞65000吨,他们也是没有办法。

  郑宇成脸色难看,咬着牙不说话,只是看着沈鸿。

  他的眼神让沈鸿都有些不好意思,之前他确实欺骗了郑宇成,65000吨大压机的难度有多大,技术风险有多高,他比谁都清楚。

  国家需要这东西,政府却没钱投资,或者说,有些技术领域对资金的需求更迫切,所以,404表示出兴趣之后,他就有了心思。

  作为为国家主持设计制造了九大套成型设备的工业部长,他比谁都更希望国家能拥有如此尖端的制造力量。

  现在不得不说实话,总不能最后生产出来45000吨的大压机才告诉郑宇成事实,那样一来绝对不是好事儿。

  “沈部长,我们如果制造45000吨大压机,把握大吗?技术风险有多高?三年内是否真的可以完成制造?”谢凯定了定心神。

  他对沈鸿同样变得不信任了。

  之前他跟郑宇成两人,甚至整个基地管理委员会都因为形势一片大好而变得有些膨胀起来,不再去考虑技术难度,工业基础,考虑得最多的就是资金问题。

  总觉得只要有钱了,没有什么是用钱无法砸出来的。

  他们忽略了时间,忽略了技术开发过程的经验积累,更忽略了国内整体工业技术配套。

  贝斯发动机74年就已经引进回来,英国向中方转让生产斯贝的许可权和技术资料,提供全部的装配和零件图纸,工艺规程,以及各种技术规范和说明书与工装图纸,并派遣专家提供技术援助。

  然而,这一切不包括英国在设计发展贝斯发动机过程中的设计经验跟手稿,英国甚至拒绝派出任何一位发动机设计专家到中国接受咨询。

  英国人说得很清楚,他们可以出售设备,出售技术,就是不会出卖“脑袋”,使得国内用了十年,也没有全部消化完这套发动机的设计图纸,到现在为止,都没法完成国产化。

  作为过来人,谢凯清楚,贝斯发动机一直要等到2003年才通过国产化工程技术验收。

  消化一个设计,没有多少经验的中国,用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

  大压机这东西,复杂程度并不比发动机少多少。

  现在他担心的是国内是否有能力制造出来。

  别到时候他们把钱投进去了,各种项目设计出来等着大压机,最后告诉他们,大压机无法生产出来。

  “如果只挑战45000吨,技术难度并不是特别大,国内同样有

  请收藏:https://m.sb1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