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两千六百一十九章 上战伐谋_诛日之战汉武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各方向侦查信息回传向战术指挥部。

  碳纤维干扰包对地面对手雷达的干扰持续存在,但对于高空伴随轰炸机编队进入的‘盘古’预警机水平方向的预警却没有丝毫的影响,“盘古”预警机最为突出的就是水平方向预警能力。

  尚塔尔群岛西北0千米山区;

  夹隐在两侧巍峨山峰下的谷地俨然如一座小型城市;

  两个月时间,汉华军就利用庞大的建设能力和飞艇、猛犸象的运送在区域内建立了一座小型煤炭发电厂。

  依山构建的是密不透风的防空体系和探测距离超出00千米的远程地面雷达预警系统,萧飞羽就在战事打响的数小时之前抵达山谷基地。

  战斗开始,特种部队侦查信息、信天翁高速侦察机、“蚩尤”无线电接收机定位信息纷至沓来。

  以往,这绝对是让指挥部参谋人员焦头烂额的时刻。

  战争的模式完全的脱离了空军攻击,地面部队山崩海啸推进的常规化形态,而是一场空中出击,多兵种配合,立体化作战的模式。

  多兵种也不仅仅是汉华军成军早期的兵种。

  成百上千的打击目标在不到半小时时间内因为碳纤维干扰迫使对手被动应对而暴露。

  而所有的战术目标也存在早就吸取教训的对手指挥部在最大化时间内转移、分散的可能,这就要求在空中编队出击的数分钟时间指挥部要确定打击目标并分配作战任务。

  以往,这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技术难题!

  如今,这个技术难题则因为山谷基地的建立和唐宫一项已经成功付诸与实战的发明而迎刃而解。

  ‘太宗’计算机。

  山谷基地中全方位运转的就有一台唐宫研发的‘太宗’计算机。

  数分钟时间,“太宗”完成计算,配分出打击目标。

  没有任何的时间耽搁,山谷基地指挥部向火箭军、火凤凰反馈出信息。

  空中;

  “天空之眼”协同式侦察机再一次分配打击任务,轰炸机编队中14架携带“梅花针”制导炸弹的“逆风”高速轰炸机脱离编队呼啸向出击目标。

  10分钟后“盘古”预警机、‘天空之眼’协同式战斗机再一次针对定位到飞掠而来对手截击编队分配出机队。

  600多架从各区域升空苏军、日军、满洲军战斗机群起而攻,火凤凰则在各种技术的应运下有条不紊的梳理着各种信息针对性调动。

  升空的对手战斗机数量逊色汉华军出击编队,绝对不是对手数量的不及,而是连番在碳纤维干扰下,调度指挥的苏日空指挥部已经出现了调运能力不足或者侥幸心里。

  或者眼前雷达信息又是汉华军的技术干扰。

  46枚蚕式-、蚕式-飞弹就在苏军、日军空指挥部的这种侥幸中飞掠向蚕式打击范围被侦查部队定位的对手机场及其兵力调动方向。

  锡霍特山脉偏西

  请收藏:https://m.sb17.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